11.27.2009

企業、基金更名大匯集

第一英傑華人壽→為第一金
友邦產險→美亞產險

第一富蘭克林投信→富蘭克林華美投信

x芬→高x緯、李x燕→李x(...這是我朋友啦)

以上三個更名都是近一個月的新消息,

新名字新氣息,先祝大家都能平安‧順利‧大賺錢(台語唸比較有fu)




在一連串的更名風潮盛行之下,我想到了各家基金公司及基金名稱的更名,

無論是因為合併、收購、分家、改運等,無論是什麼樣的原因都沒關係,

但這些蛛絲馬跡在選擇基金時都要考量進去,都可能會影響到做各種投資決策喔。


舉例來說,在未來選擇基金時更要留意,要多一樣訊息的收集,項目是做身家調查

在做基金績效比較時,別忘了查一下這檔基金有沒有前身,


有沒有過往的記錄,好比說暫停申購贖回、經理人過於頻繁的異動、基金規模無預警的增減等。
以下我把有印象改過名字的記錄整理了一下:

更名前→ 更名後
環球沛智→ 創利德
怡富→ 摩根富林明
美林國際→ 貝萊德
寶源→ 施羅德
大聯→ 聯博
荷銀→ 富通
德盛、安聯→德盛安聯

大家還有想到就提供給我加進去囉



Ps.有些更公司名基金名稱沒改、有些則是變更英文名稱中文不變,這些都要留意喔!


圖片來源:kiwipenny.pixnet.net/blog/post/22651859


11.22.2009

房價高漲,對於市井小民的我們好嗎?


從前的生活宗旨就是要維持生活要過得~無憂~無慮~無壓力~
買房子並未出現在我人生list中!
年少瘋狂時,總認為背房貸太自虐,
等到貸款繳清房子也舊、人他老了,不如把錢拿去租好一點的房子甚至住飯店,住膩了馬上可以換一間!
看看小時侯的我多麼天真單純...呵呵
隨著身心智逐年的增長,對購屋的想法有了些微改變,
這幾年開始留意房地產的資訊,雖然仍未有實際行動,但多看多聽多準備總是千古不變的道理!


 



以下分享久未出現的James Wu觀點

房市的所得效果

在媒體上、從主政者口中,對於房市回春,房價上漲,多半樂見其成,似乎認為這代表著經濟繁榮、政績卓越,還會聽到台灣房子不應該這麼便宜,房價被低估太委屈了,未來房市一定會好的說法,似乎把房地產熱絡與社會進步生活品質提升畫上等號,偶有對於無殼者或年輕人購屋負擔加大的問題提出討論,總也只是小篇幅的平衡式報導,少為主流意見。
 
房價上漲,對於大多數人而言,真是個好消息,還是壞消息,會不會真的出現常聽到的財富效果,帶動民間消費,增強內需,推升經濟成長,這值得多一點思考與討論。
 
房價上漲,對於個人而言,是利或弊,要看個人的資產水準而定。
 
對於大多數的升斗小民,終其一生,通常只能買得起一棟房子,即使在隨著工作年資增加累積儲蓄之後進行換屋,也還是只能持有一棟較大或條件較好的房子。這類型的人,佔社會的絕大多數,房價上漲時,對於其個人的財富效果會有限,但是負面的替代效果卻很大。
 
舉例來講,2003年時,台北市40坪的公寓、每坪25萬、總價一千萬的房子,算是標準家庭的住房,以一般公教人員的所得來看,努力一生,扣除幾十年的生活開銷,應該還有機會存到錢擁有一棟房子自住。
 
到了2008年,同樣的房子,若是漲到每坪50萬、總價兩千萬,對於相同的族群而言,要買到與幾年前相同條件的房子,便要額外節衣縮食數十年,或者排擠掉其他的花費,或者只能選擇改買坪數較小、或是離市中心較遠的房子,這樣情況下來看房價上漲,就沒有任何財富效果,卻有很大的替代效果,將原本可以花在其他方面的個人消費或投資,全都改為堆積在同一棟房子,而個人終身的享受或福祉,卻根本是下降的。

 

終生只(有能力)擁有一棟房子的族群,還可分為幾類來討論,可能比較清楚:
(1)若是目前根本還沒持有任何房屋,則任何房價的上漲,自然對於其產生的財富效果為零,但負面的替代效果卻很大,未來將要努力排擠其他的花費才有機會擁有原本相同條件的房子,這樣的族群受到房價上漲的傷害是最大的。
 
(2)若是已經持有第一棟房子,但未來因各種因素仍需要換屋,則房價上漲帶來的財富效果仍舊為零,但負面替代效果仍然相當大。因為出售第一棟房子再買條件更好的房子時,前後兩棟房子都隨整體房市的房價同比例上漲,但價差的絕對金額卻是增加的,也就是說這樣族群的人,仍需額外付出比房價上漲前更多的錢才能進行換屋,這樣的房價上漲,對其個人福祉而言,仍然還是負面的。
 
(3)若持有一棟房子自住,考量其大小或地點等條件後,個人決定未來將不再換更高價的房子,則房價上漲帶來的財富效果、與替代效果都是零,影響為中性。
 
另一個的族群,是有能力購買兩棟以上房子的人,除了自住以外,還有其他房屋資產當作投資,那房價上漲,則會帶來財富效果。只要能持有自住以外的第二棟房子,即使還在貸款,但貸款金額不會隨未來房價改變,而房價的上漲就對於該類型的人產生正面的財富效果。隨著第二棟以上的房子價格上漲,不論出租收租金 (通常只會隨房價上升或至少不變)、或是未來出售賺取價差,個人的終身財富都是上升的,那麼這樣的投資型房屋擁有者,有機會隨著房價上漲,提升消費能力、增加生活享受。
 
房價上漲過程中,誰獲利最大?
有能力進行大規模房地產投資的財團、企業家,相較於一般人更能拉大財務槓桿,透過貸款或者其他非自有資金投資房地產,則其主事者的財富隨資產價值水漲船高,享受的財富效果甚為可觀。
房地產開發商、建設公司,隨著建案的總價在短短兩年之內翻漲一倍,而建設的物料人工成本漲幅相對有限,加上建築成本佔總房價的比例本來就不高的情況下,推案的毛利率得以快速上升,地產商自然會享受到房價上漲的財富效果。
市區的地主,在房價上漲的過程中,也同樣享受水漲船高(不勞而獲)的利益,會有財團建商屢屢以高價搶標土地,只要能不斷推升房價就仍有獲利空間,而高價的土地或房屋成交案,對於進一步推升房價、炒熱市場氣氛的過程,反而是有利的。
建築工人、材料供應商,會因房市熱絡建案增加,也享受到工作收入增加的好處。但若其屬於只擁有一棟(或以下)房子的族群,或是期待未來能換到更好些房子的自住族群,那短期的所得增加,可能還不夠負擔快速飛漲的房價,相抵之後的效果,因個案而異,但原則上財產規模越小者、越沒有機會先擁有第一棟條件夠好的房子者,還是會受房價上漲帶來的傷害。
 
 
藉由上述的分析,大致描繪出不同階層,受到房價上漲影響的利弊,整體而言,房價上漲的過程,特別是短期間快速的上漲,會是所得重分配的過程,是擴大財富不均的過程,至於政府的政策,要鼓勵財團建商,還是要照顧一般大眾,是其政治判斷,應該接受社會公評。不過多數的人,忙碌於生活三餐,無利於參與資產追逐的競賽,卻容易在拼經濟的口號下,誤把房地產上漲當作是經濟繁榮社會進步的象徵,殊不知,對於絕大多數一生只有能力擁有一棟房子的人,真正享受到的福祉,會隨著房價上漲而下跌,被人出賣了還幫忙數鈔票,這點就很讓人心酸。

 

圖片來源:www.nipic.com/show/3/48/57126ba5b8744415.html

11.19.2009

第五屆全球華文部落格....我我我...我入圍了!_!


收到主辦單位的通知信函後,老梗出現在Fundy腦海中,

各頒獎典禮中必會出現的經典台詞"入圍就是得獎、入圍就是肯定,"

要感謝的人太多,謝謝大家!



一轉眼間經營部落格也已經一年多了,

想想當初純粹只是要強迫自己養成定期檢視投資的習慣,

再者,理財這門課題,自修實在有點累人也很寂寞,

好在一路上有網友們的陪伴!


大家一起討論投資理念、分享每個人對於各基金的研究心得,交換收集來的金融資訊!

感謝部落格文化的興起,讓遙遠的學生時期記憶重拾起,有那麼一點光陰故事效應帶來的感動,

討論區、留言版間的交流,猶如過往同學間的互動,天呀~真是懷念!


這也是我持續寫下去的原因,謝謝

感謝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的愛戴,Fundy實在很少這麼真情流露,我都快要落淚了我@.@


PS.要不是主辦單位規定要po文,我實在不好意思這麼大聲張揚(羞ing)其實也只是初選入圍啦!

境外保單到底要不要課遺產稅?

在最近一堆投資型保單又醜又硬又難消化的新聞,其實重點就是...

今年底之前買單,均不在最低稅負制的範圍喔!!!!

像第一則新聞,境外保單這種超超超大額的特殊狀況....我想...噗...我短期內是還碰不到啦!

我主要重點是放在透過台灣壽險公司所買的保單,

會牽扯到境外所得的就是投資型保單,

確定是今年底前買單都不算!


相關文章:我投資的境外基金到底會不會被課稅?最低稅負制簡易版說明!
-------------------------------------------------------------------

《樂活節稅》 境外保單 要課遺產稅

購買保險近年來被視為理財及避稅方式之一,因為藉由購買保險,可減低遺產稅稅負,可節省大量稅額;但現在投資型保單要開始課稅,加上購買時機不對,只要國稅局祭出「實質課稅原則」這個尚方寶劍,有錢人還是難逃繳稅義務,應特別注意。
許耀金(化名)夫婦都在美國工作,育有一對兒女,都剛讀國小,許耀金為了讓家人有更富裕的生活,每天辛勤工作,加上投資美國公司、台灣公司得當,五、六年間就成了千萬富翁。
然而有得必有失,2007年8月,就在大女兒剛上七年級時,許耀金終於因為積勞成疾而病倒了,一家人於是決定搬回台灣,在許太太照顧先生的同時,許太太的娘家可以就近照顧他們的小孩。

回台後,許耀金擔心家人未來要處理複雜的遺產稅問題,自己在台灣一共有將近7,000萬元資產,也擔心龐大遺產稅會影響家人日後生活,友人告訴他保險給付免稅,因此許耀金就把資產拿去抵押舉債,借款3,500萬元,去買了一張短期高額的3,500萬元保單,隨後便撒手人寰了。許耀金過世後,許太太依他名下的財產、房地以評定現值及公告現值,列報遺產淨額3,500萬元。
然而。國稅局查核許耀金生前資金流動後,認為該筆保單是出於避稅,並認定繼承人許太太漏報該筆所得,因此併入許耀金遺產稅額中,調整遺產總額為7,000萬元。

事實上,依遺產及贈與稅額第16條第9款,約定於被繼承人死亡時給付其所指定受益人的人壽保險金額、軍、公教人員、勞工或農民保險的保險金額及互助金,免計入遺產總額。
然而,由於近幾年來,總有少數人透過不合理投保的操作方式,以求達到節稅目的,因此以下幾種投保案件,國稅局將採實質課稅原則課稅:

一、高齡或死亡前為其投保,躉繳保費高於保額:例如在許耀金的案例中,認定他在死亡前短期投保鉅額保險,是出於規避遺產稅的動機。
二、新契約預繳多年保費,使保費支出高於保額。
三、「免體檢件分散投保」,意圖逾越現行每家保單投保金額不得超過6,000萬元的限制。以上幾種投保案件,納稅義務人多以為只要生前完成投保,即可規避遺產稅,然而這是難逃實質課稅原則的,也因此許耀金身後留下

稚子,卻還是面臨國稅局將保單併入遺產稅中計算的命運。
在購買保單時,投保人應處在身體強健的情況較「保險」;通常於死亡五年前購買的保單,國稅局比較不會懷疑是因為遺產稅而規劃,並且建議購買分期繳納保費的保單,尤其不要為了購買保單,而以舉債的方式取得資金。
另外,有一些人可能會購買「境外保單」,然而依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2006年6 月1日發布的解釋令,投保未經金管會核准的外國保險公司的人壽保險,無法適用保險法第112條規定,因為保險法規定,「保險金額約定於被保險人死亡時給付於其所指定的受益人者,其金額不得作為被保險人之遺產」,換句話而言,境外保險的給付額,不適用免稅規定,必須併入遺產總額計算。若華人屬於台灣稅務居民,應特別注意境外遺產併入台灣課稅問題。

總而言之,若想藉由保險來達到節稅效益,切記應該及早規劃、及早投保,才能將租稅風險降低。

文章轉載:2009-11-19/經濟日報(安致勤資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呂旭明口述,記者吳碧娥採訪整理)

投資型保單課稅解釋令 公告
2009-11-10
工商時報
【王信人/台北報導】
投資型保單的課稅在爭議多年後,財政部終於正式公告課稅解釋令,自99年1月1日起所簽訂的投資型保險契約,「投資收益」在減除成本及必要費用後,依各類所得計算,併入「要保人」當年度的所得中申報所得稅或最低稅負。
投資型保單只在「投資收益」階段課稅,在保險給付階段免稅,亦即若被保險人發生保險事故,或要保人解約或部分提領,保險公司的各項給付,都免課所得稅。
扣繳方面,扣繳義務人在給付時,仍以保險人(壽險公司)為納稅義務人辦理扣繳。而是當保險公司把投資收益分配到要保人的投資帳戶中時,需以「要保人」為納稅義務人,依獲配收益區分利息所得或股利所得,併同扣繳稅款或可扣抵稅額,轉開扣免繳憑單或股利憑單。並在獲配收益的次年度1月底之前,把扣免繳憑單和股利憑單,向稽徵機關列單申報,在2月10日前寄發給要保人。
要保人為中華民國境內居住的個人,獲配收益中屬於分離課稅的所得,及全年不超過1,000元的存款利息所得部分,保險公司不必轉開扣免繳憑單;而收益的扣繳稅款是屬於要保人所有,保險公司也不能從應納稅額中減除。
此外,對於保險公會要求延後繳稅,以讓其有時間更改作業系統方面,財政部表示,99年度的所得稅在100年才申報,所以壽險業只要在100年1月之底轉開扣免繳憑單和股利憑單即可,尚有15個月可以修正資訊系統,時間應該還充裕。且證券交易所得、分離課稅之所得、全年不超過1,000元的存款利息所得,及海外所得,保險公司都不必轉開扣免繳憑單或股利憑單。
屬於海外所得部分,只需要在適用最低稅負制的要保人申報所得稅前,配合提供相關交易資料即可。



投資保單 明年課稅
不溯及既往,年底前售出保單維持免稅。
【2009-10-27/經濟日報】
【記者陳美珍/台北報導】
財政部近日將發布行政命令,確定明(99)年1月1日起,投資型保單保戶屬於投資帳戶的收益一律要課徵所得稅。
目前全國有近500萬投資型保單帳戶,為降低市場衝擊,財政部規定,今年底前售出的舊保單不會溯及既往課稅,仍可視為保險給付,包括所得稅與遺贈稅均免稅;但明年新售保單則要課徵所得稅;非屬適格保單的部分,也不再免徵遺產及贈與稅。
根據調查,國內投保投資型保單的保戶共495萬戶,其中累積投入保費30萬元以下者約占78%;累積保費在100萬元以下者則達94.6%。財政部認為,投資型保單的投保戶多數是一般大眾,且金額不大,遭受課稅的衝擊相對較小。
外商保險公司先前強烈建議政府暫緩對投資型保單課稅,行政院金管會也擬建議延後至民國100年再課稅,但財政部已準備近日內發出課稅命令,如期自明年起對投資型保單的投資帳戶收益課稅。
賦改會經過一年研商,做成投資型保單投資帳戶採所得與遺產切割處理原則,適格保單(即保單價值中的保障大於投資)可享遺產稅全額免稅優惠;但生前給付者,不論保單是否適格,投資帳戶收益均應依投資標的性質課徵所得稅。
這項課稅原則不溯及既往,99年實施時,現有舊保單均不列入適用範圍。在此之前,投資型保單多數都不課徵所得稅與遺產稅。
財部表示,由於投資型保單的保障與投資帳戶可以明確的劃分,投資型保單的投資帳戶所得會依其各別所連結投資的商品標的來決定徵免所得稅。
以現行稅法為例,99年起投資型保單的投資收益帳戶課徵所得稅時,只有全年超過27萬元以上部分的金融機構存款利息以及股利所得須合併個人綜所課稅;連結的投資標的如果是債券,則只要按10%稅率分離課稅。
官員表示,市售投資型保單95%以上投資標的均在海外,且以連結境外基金或連動債居多,海外所得逾100萬元者99年起須申報最低稅負,投資型保單收益符合海外所得申報標準者亦須納入最低稅負課稅。

買投資型保單 明年起要課稅
【記者賴昭穎】
財政部近日將發布解釋令,明年起民眾購買投資型保單,屬於投資收益的部分得報繳所得稅。不過,財政部官員強調,只有明年新買的投資型保單才要課稅,舊保單不溯既往。
根據保險業者統計,目前投資型保單共495萬戶,累積保費低於30萬元的占了78%,累積保費100萬元以下的高達94.6%。官員表示,投資型保單的保戶多為一般大眾,金額不大,未來被課到稅的投資人不多。
官員舉例,如果保單的投資標的是海外商品,假設投資報酬率是10%,只要投資金額超過1000萬元,就會因為海外所得超過100萬元,要申報最低稅負;不過,如果這筆海外所得連同其他納入最低稅負的所得沒超過600萬元,就不用擔心要繳稅。
官員說,明年開始課稅,業者後年初才需要開扣繳憑單給保戶,作業上不會來不及,將按照原訂計畫從明年開始課稅。
官員強調,投資型保單明年起課稅,是根據行政院賦稅改革委員會決議;由於海外所得明年也將課徵最低稅負,許多投資型保單的投資帳戶連結標的都是海外投資商品,兩項課稅新制同時實施,才不至於出現空窗期。【2009-10-27/Upaper/8版/理財】


11.18.2009

MOU是啥米?


最近的新聞,除了吳育昇的緋聞案以外,就是MOU議題了,
大家也知道Fundy不談政治,
只想純分享到底MOU簽定了以後,我們會有那些影响?


MOU與我5大問:認識MOU

認識MOU
MOU是備忘錄(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的縮寫,是國際普遍的金融監管協議。各國金融監理機關,普遍透過簽訂MOU,確立雙方金融機構的監理模式。

金融監理備忘錄,代表兩國或兩個經濟實體、或國家與金融組織間,彼此針對金融機構或證券投資上的監管協議。其中主要包括四項內容:

一、共同監理:雙方透過MOU,確立監理金融機構的合作原則。

二、資訊交換:為達成上述原則,雙方同意交換部份或全部境內金融機構資訊。(如企業財報、銀行獲利或資本適足率狀況等)

三、資訊保密:雙方同意資訊交換僅限於監理之用,對外完全保密,避免爭議。

四、持續合作:雙方監管機關持續交流與合作,確保雙邊金融關係穩定。

MOU與我
問:台灣銀行登陸,台商在大陸比較容易借到錢?

答:方便度的確提高。以富邦入股廈門商銀的異地放款為例,台商台灣資產設定抵押後,富邦開設信用狀,即可在當地貸款。許多銀行與大陸銀行目前正在談類似的業務合作。同理,大陸企業未來來台,借款方便度也將提高。

問:簽了MOU之後,我就可以存人民幣了嗎?

答:須視中央銀行是否同意。依據香港經驗,人民幣開戶有推動人民幣取代港幣的效果,涉及主權貨幣競爭的敏感議題,短期內恐怕不易。

問:簽了MOU之後,我就可以買大陸股票了嗎?

答:大陸不允許外國人買大陸A股,即使簽了MOU一樣不行。

問:簽了MOU之後,陸資就會來了嗎?

答:依據大陸證監會內規,陸資QDII只能前往與大陸簽署MOU的國家,上限總額一成。目前約五百億台幣。

問:簽了MOU之後,我到大陸開戶,比較方便?

答:依據國際監理慣例,仍應親自赴當地國開戶。但過去,時有金融機構遊走法律邊緣。

陸資入股台灣金融機構的4種方法
港商入主:

金管會對註冊於香港金融機構或私募基金,入股台灣金融機構並無限制。主管機關不易定義香港金主是否為陸資身分。

併購外商:

透過併購或入股目前在台設有分行或子行的外資銀行母公司,間接以外商身分在台營運。譬如:中國工商銀行入股南非標旗銀行。

策略合作:

陸資透過入股或合作協議,與目前在台設有分行或子行之外資銀行取得部份業務或部份區域內業務經營權。

海外上市:

台灣金融業者赴香港或其他第三地上市,陸資透過第三地資本市場收購台灣業者股權。

天津、海西特區——台銀登陸新寵
MOU還沒簽,台資銀行早已翹首觀望可能登陸地點。但這次他們虎視眈眈的,不再是國際化的上海、北京,而是渤海灣的天津濱海新區以及海西特區。

天津、海西吸睛的關鍵就在中國政府經營的態度。代表香港富邦出任廈門城市商業銀行行長的高朝陽指出,在中國現行政策為加強兩岸金融交流合作,海西先行先試的框架下,法令鬆綁與規定可調整方面,將大大有利於吸引台灣企業前往海西地區投資。


福建省八月底更公告了發展兩岸金融的藍圖,包括推動閩台銀行、保險、證券雙向設點參股,資金清算中心,股權櫃檯交易市場,合資的海峽投資基金,並且擴大貨幣兌換範圍等內容。廈門市政府喊出,將向國務院爭取台灣保險業獨資。如此的優惠,除了富邦,玉山銀行也考慮爭取海西分行。

在天津濱海新區部份,台新銀行近期積極勘查天津區的城市商銀。全國台商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監事長丁鯤華指出,天津市副市長崔津度,以及當地的金融工作委員會、發展改革委員抓住機會與台灣的銀行業者洽談,甚至提出天津市政府可以為台資銀行量身訂做配套措施的優惠。

「全中國各省市都想爭取台資金融機構投資,但天津與海西特別積極,」丁鯤華說。在市政府積極推動下,最近一年來到天津勘查的台資金融機構多達二、三十家。合作金庫、兆豐、台企銀、台新早已瞄準渤海灣做為登陸大站。

只是天津與海西特區具體的優惠,目前仍停留在地方構想階段。設點門檻、清算機制、承做人民幣業務皆需待ECFA談判。北京目前對地方藍圖均未明白表態。(丁筱晶)


文章轉載:天下雜誌 433期 2009/10
圖片來源:www.nipic.com/show/1/51/b9a1e15de44790a5.html


11.13.2009

債券天王葛洛斯自打嘴巴要賣股票基金了@@


還記得最後一次看到天王葛洛斯接受彭博訪問時表示,

消費者吝於消費、提高儲蓄,來股市年度報酬率可能只剩5%左右,

也由於通貨緊縮風險浮現,近來他大幅加碼較長期的美國公債。這是在2009.9.30 的採訪!

在這之前,印象中從未聽過pimco葛洛斯,有講過股市有利多消息或是看好那個股票市場的言論,

突然一個消息就傳出說,他們突然要賣股票型基金了!

11.11.2009

黄金基金最近消息多多,再補一則給大家!



金光搶搶滾
若是用來形容最近黃金市場的表現,那麼...
金光萬丈瑞氣千條
就是拿來形容黃金基金瘋狂的爆發力

今年以來金價持續攀升,黃金基金的漲勢比黃金現貨還要強勁!


黃金價格漲幅達到23%,同期間FTSE金礦類股指數的漲幅38%,黃金基金的平均漲幅更高達56%!

大家應該都知道,黃金基金並非直接買黃金,而是相關產業的企業股票,
根據過去投資經驗,黃金基金持股波動約黃金現貨價格的2~5倍,還真需要心臟夠強才可以握得住!

黃金價格漲跌,會因為實質的供需量、國際政治、通膨景氣匯率及許多無法預期的變數所影響,
操作的難度可媲美我們之前提過的匯率變動,
這也是Fundy不會拿來當投資主菜的原因,通常在看好未來展望後也是用合菜來搭配。

若要穩建一點,小小參與黃金市場末來看好的後勢,而現在手中還沒有相關投資產品的朋友,
除了直接買黃金基金以外,還有以下選擇供參考:

‧天然資源型基金:匯豐全球關鍵資源基金、富蘭克林天然資源基金、貝萊得世礦基金

‧佔地域優勢基金:霸菱or富蘭克林東歐基金、霸菱or富蘭克林拉丁美洲基金

.黃金存摺:台灣銀行、花旗銀行、中央信託局

‧實體黄金:金條、金塊、金幣、阿媽留下來的金項鍊金戒指

-----------------------------------------------------------------------------
多頭未歇 黃金基金逢低買
新興國家拉高儲備率 金價半年內上看1350美元
金價連日在每盎司1100美元關卡徘徊,投資大師羅傑斯(Jim Rogers)日前接受訪問時表示,原物料行情仍低於歷史高峰,且金價未來10年還會至少漲一倍至每盎司2000美元。外資分析師也認為,金價在未來6個月內可望攀升至1350美元,約25%的上漲空間。基金業者認為,金價突破1100美元後將呈區間震盪走勢,投資人可趁拉回時進場。

行情續熱
根據Emerging Global Advisors預估,金價在未來6個月內可望攀升至1350美元,距今還有約25%的上漲空間,主要是因為從眾心理助漲投資熱潮。根據彭博調查也顯示,商品已成取代股票成為明年獲利機會最佳的投資品。

基金今年平均漲56%
金價持續攀升,黃金基金的漲勢比黃金現貨還要強勁。根據理柏統計,今年以來,黃金價格在美元走軟的推升下漲幅達到23%,但同期間FTSE金礦類股指數的漲幅卻高達38%,黃金基金的平均漲幅更高達56%。羅傑斯在看好黃金的同時,投資人也擔心黃金多頭還能持續多久。到底是要買黃金現貨還是黃金基金,才能掌握這個逐漸成型的黃金世紀多頭。

貝萊德證券投顧就指出,以中、短線的投資區間來看績效,黃金現貨與黃金類股績效各有勝場,主要因為黃金類股短線還是會受到股票市場的多空氣氛影響。此外,過去金礦公司持有較大的黃金空頭避險部位,因此在金價持續上漲的趨勢中,金礦公司的獲利就會被削減。

不過目前金礦公司的避險空頭部位大部分都出清了,在正常的情形下,貝萊德證券投顧表示,金價變動1%,金礦公司的股價會有1~3%的反應。所以,若金價能持續上漲的動能,金礦類股的表現將更值得期待。
德盛安聯全球油礦金趨勢基金預定經理人林孟洼也說:「由於目前處於景氣復甦初期,景氣到底是V型還是W型看法分歧,也讓黃金避險成投資焦點。」加上新興國家各國積極拉高黃金儲備率,以平均10%為目標。以中國為例,目前儲備率僅0.9%,若要達到10%,還要消耗5500噸黃金量,相當於全球未來2年的金礦消耗量,因此金價後勢看俏。

短線追高仍有風險
凱基全球五色商機組合基金經理人徐靜霞則認為,歐、美景氣雖出現復甦訊號,但預期歐洲及美國央行短期內將維持原利率,有利於金價的走勢,所以黃金ETF持有量能持續上升。富蘭克林坦伯頓天然資源基金經理人費德里則表示,全球經濟復甦過程中,有利黃金及黑金(石油)表現,不過由於金價持續刷新歷史高價紀錄,短線有追高風險,投資人在能源股的持股比重可比金礦股多。

匯豐全球關鍵資源基金經理人過孟袁則說:「通膨雖無近憂,但有遠慮。」金價一直創新高,雖然短線賣壓會出來,但長線持續往上走動能不變,預期金價可能呈現「鋸齒型向上」走勢。徐靜霞也表示,由於黃金類股波動度較大,適合較為積極型的投資人,但投資人要居高思維,等到金價回到每盎司1030美元後,再逢低布局。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研究部經理馮美珍則建議,單一產業的波動風險較高,穩健型的投資人可透過拉丁美洲與東歐區域型股市介入,同時分享商品多頭、貨幣升值與內需消費強勁等利基。至於積極型投資人則可配置1~2成資金從天然資源基金介入,參與多種商品的獲利契機。

推薦3檔黃金基金
雖然短線金價有機會突破1100美元,但突破後不排除會有賣壓,就像金價創天價後,民眾的反應是把黃金拿出來變現,而不是進場。在長線看好、又不知如何進場之際,投資人與其預測金價高點,不如抓緊通膨趨勢,布局包含黑金、黃金、綠金等多元產業的資源基金,全方位掌握通膨題材,並參考過去績效,及早進場。

文章轉載:2009年11月11日蘋果日報 【李亮萱╱台北報導】

圖片來源:http://www.huangjinluopan.com/

11.08.2009

女性領導基金 話題性十足



噱頭十足的基金榜包括:
去年打著周星馳名義的國泰全球娛樂基金

華南永昌全球精品基金、華頓全球時尚精品績效基金,主打世界名牌LV、HERMES、Gucci....

前陣子連帥哥美女經理人都端出來了

各類主題花樣之多,但好像有點...雷聲大雨點小!

現在又多了個主打女強人的基金,要募20億美金

好奇買這檔基金的人心態是什麼?我想應該都是打柔情訴求吧!

-------------------------------------------------------------------

以下文章轉載: 【聯合晚報╱編譯范振光/綜合報導】 2009.10.27
瑞士推「女性領導」基金

瑞士Naissance資本公司成立「女性領導基金」,投資女性在董事會中占有一席之地的企業。既然名為「女性領導基金」,這支基金找來知名女強人擔任董事,包括前加拿大總理坎貝爾、前紐西蘭總理希普莉、前英國首相布萊爾的夫人雪莉。

《紐約時報》報導,這支基金的董事由四名男性、三名女性組成,除了投資董事會中有女性的企業外,還計畫在沒有女性董事的企業取得少數股權,以促進兩性平權。

Naissance資本公司已從機構投資人和散戶募集2億美元資金,將投資在全球30到40家企業。基金投資門檻是10萬美元,希望最後規模擴大到20億美元。

Nsissance資本公司共同創辦人布雷丁表示,幾項研究顯示,女性董事人數和企業績效有正面關聯,因而決定成立女性領導基金。坎貝爾說﹕「我們希望運用實力,促使企業做對它們有益的事」。

企業研究機構Catalyst的調查發現,在財星500大企業中,擁有最多女性董事的四分之一企業,整體表現比女董事最少的四分之一企業好53%。

鎖定有女性高層的企業為投資對象的基金屈指可數,《金融時報》報導,女性基金Amazone Euro的表現,可能削弱市場對「女性領導基金」的信心—Amazone Euro資產已從2007年高峰期的1800萬歐元,縮水至300萬歐元。

女性就業率日漸提高,在全球經濟中地位日益重要,據世界銀行估計,全球女性2014年的賺錢能力將達到18兆美元,比目前增加5兆美元,是中國與印度兩大新興國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兩倍多。

11.07.2009

為金價!羅傑斯、羅比尼互槓



羅傑斯說:他沒做功課...

羅比尼說:他胡說八道...

好像小朋友在吵架,笑死我了!


-------------------------------------------------------------------

準確預測1999年商品飆升行情的羅傑斯,4日槓上2006年就預告會爆發全球經濟危機的「末日博士」羅比尼教授,雙方針對金價的前途演出一場尖銳的多空大戰。

紐約大學的羅比尼教授10月27日曾說,很多投資人借貸美元來購買資產,並創造出「龐大的」資產泡沫。羅傑斯4日接受彭博電視訪問時說,他現在已不買股票,但會買進更多的黃金。

羅傑斯說,很多商品的行情仍然低於先前的顛峰水準,而且股票行情也未瀕臨崩潰的邊緣。他還說,黃金價格在未來十年內,至少會再翻漲一倍,飆到每英兩2000美元以上的水準。

記者問他是否同意羅比尼的觀點時,羅傑斯說:「哪來的泡沫?顯然羅比尼先生這回還是沒有做好他的功課。」他反擊羅比尼的觀點說,中國股市、糖、銀、咖啡與棉花的價格,都已至少低於歷史高峰50%。

金價4日在倫敦飆到每英兩1095.40美元的空前新高,今年來已激漲24%。

羅比尼4日則在紐約舉行的一場商品會議中說,羅傑斯預測金價會飆到每英兩2000美元「根本是胡說八道」 (utter nonsense)。

他說,目前沒有通貨膨脹,也沒有「幾近蕭條」的經濟條件,可以驅使金價飆到這麼高的水準。他說:「金價或許會漲到1100美元左右,但1500或2000美元,根本是胡說八道。」

羅比尼在紐約的演說中重申,資產行情已漲得「太多、太快」,「原油價格單憑供需的基本面,就從每桶30美元漲到80 美元以上,是很說不過去的。」

不過,兩人至少有一個看法是相同的:美元下滑會鼓勵投資者買進更多的商品與資產。

羅傑斯說:「目前,包括我在內的每個人都對美元悲觀。不論任何資產遇到這種情況,通常都會促成反彈,但這回我很懷疑會。美元弱勢會持續多久呢?我不知道。」

文章轉載:http://udn.com/
照片來源:歐新社、路透


11.05.2009

65%投資人不懂債券基金!

誤以為只要寫有個"債"字風險都很低,結果自稱保守投資人愛買新興債和高收益債!?


台灣債券投資人投資目的與產品選擇相互矛盾,調查顯示,民眾投資債券是因為風險較低,但近65%受訪者以為所有債券基金特性都相同,只有15%的投資者清楚知道,並非所有債券基金都屬於風險低的產品。

這是台灣第一份專門針對債券基金投資人投資行為的調查,由駿利資產管理公司委託Viewpoint進行,調查時間為今年9月,涵蓋大台北、大高雄兩大都會區的債券基金投資人,有效問卷達400份,其中四分之三為已投資債券基金者,四分之一在未來六個月有意願投資。

調查顯示,投資人投資債券基金,是因為相對於其他投資產品,債券基金的風險較低,而且能為投資人提供高於定存的配息。

至於申購債券基金的考量因素,近七成受訪者認為「風險高低」最重要。

不過,調查也發現,雖然投資人投資債券時是以風險高低為最主要的考量因素,但在投資行為上卻以報酬為首要選取標準,偏愛風險較高的新興市場債與高收益債基金,顯露出國人投資目的與產品選擇上的相互矛盾。

駿利亞太區高級市場推廣董事趙博文(Alvin Chiu)表示,台灣投資人選購債券基金,主要是因為風險較低,不過,該調查發現六成五的受訪人其實對債券基金不大了解。受訪者大多認同「所有債券基金的特性都相同,而且是風險低的商品」的陳述,只有一成五的人明確表示不同意。

趙博文建議,投資人認購債券基金時,應先了解基金的風險屬性,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程度選擇合適的基金,不應只注重在「報酬」,更應重視「經過風險評估後的回報」。

趙博文指出,68.7%的債券投資人認為他們理解所投資的債券基金風險屬性,又以政府公債投資人認為他們了解債券基金的風險屬性程度最高,高達82.8%,其次是投資於高收益債、新興市場債與公司債的投資人,約在70%~73%之間。

有四成四的人沒有投資過債券基金,調查顯示不投資的大多數人是因為「對債券市場不了解,所以不敢投資」,三成七的人認為債券「報酬率低」、三成四的人則因為「沒人介紹/專家沒有推薦」。

文章轉載:2009-11-04/經濟日報/B3版/基金世界/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看完了這篇調查新聞,才稍稍有所理解某些朋友不合理的投資行径,


一切都是不夠了解加上只看報酬率加基金名稱的迷思啦!

大家把”有奶便是娘”的理論套用在”有債便是爺的”刻版印象中,

結果將辛苦大半輩子的積蓄投資在高利外幣定存、聯博全球高收益債券、雷曼兄弟一年期台幣連結四檔全球能源股連動

以為有了定存、有了債券,做好了老養的準備!


債券相關文章:
老媽的債券投資報告書
債券基金VS外幣定存
131期smart雜誌,我有學到債券基金的配息率

11.04.2009

募爆≠必賺 買基金別趕流行

16檔募爆基金 3年來僅1檔賺錢


隨著市場資金氾濫、股市好轉,新基金「募爆」又成為話題,不由令人想起前波新基金檔檔募爆熱潮,隨著時間過去,回頭檢視這些基金,儘管今年以來表現普遍有3成報酬,如果是當初追買新基金投資人抱到現在恐怕都還住在「套房」裡頭,基金規模也幾乎縮水超過2/3。由於新基金幾乎都圍繞熱門話題轉,建議投資人「見好就收」。

熱度消退
近期基金市場回溫,新基金從年初只求募集跨過成立門檻,到最近「募爆」消息又活躍起來,只是台灣的基金史,熱賣的基金總是令人又愛又恨。從過去的店頭基金、網路基金、歐洲基金,撇除歷史不談,以最近的一波,也就從2006年開始,主題從日本、不動產證券化、基礎建設、綠能、資源,幾乎一推出都是募爆盛況。

多數規模只剩2/3
當時產業多頭願景、長線投資價值,投資人熱衷申購這些新基金,現在不妨回頭檢視這些基金表現。
經過金融海嘯洗禮,以今年來看,表現最好是第一富蘭克林坦伯頓全球股票組合基金與摩根富林明全球發現基金,都有4成以上報酬,其餘報酬率則普遍約2成。如果是當初捧著資金追新基金的投資人,若沒有獲利了結,「長期投資」至今,卻全數都還在虧損。
當初這些基金不乏以百億規模之姿上市,少數像是德盛綠能趨勢,雖然成立僅不到70億元,但追加卻是「每追必爆」,最高規模直逼500億元,基礎建設、REITs基金雖有配息與不配息兩檔,但合計都是募爆上市。但現在觀察各基金規模,最大的德盛綠能趨勢基金規模只剩2/3,其餘不是折半就是只剩30億元以下,甚至有個位數規模。
以淨值來看,淨值最高的德盛安聯綠能趨勢基金從18元下滑至今不到10元,其他基金是10元以下的虧損狀態。
市場降溫急速修正
儘管去年全球金融海嘯影響基金表現甚鉅,但投信法人也說,熱賣基金往往是當時市場的主流產品,且往往投資標的股價已經有明顯的發酵,才會讓資金積極追逐,一旦熱度轉向,或者市場回檔修正,在炒作過度之下,修正也大,基金表現自然大大降溫。

熱門基金也不是不能投資,宏遠投顧企畫部經理劉占梅認為,要投資熱門基金前,可以先觀察投資標的無論是單一持股或者單一產業是否分散,以及欲投資市場前景與漲幅再下手。
今年市場兩大熱門商品,一是中國基金、二是高收益與新興市場債,就投資時點來看,法人認為,金融海嘯過後,使投資市場處於相對低點,這與過去熱賣基金投資市場飆翻天,環境上並不相同,因此是否會「歷史重演」恐怕還需要時間來觀察。
所有之基金報酬,並不保證該基金未來獲利表現,讀者在申購前宜審慎評估,衡量風險。

文章轉載:2009年11月04日蘋果日報